近期,三亞、海口、河北、南京等地樓市限購再度升級。其中,三亞和海口要求外省人買首套房需省內社保證明,河北則將環京重點地區外地人購房社保年限提至3年,而南京除了新購住房取證后3年內不得轉讓外,還要求新房銷售公證搖號,成為繼上海后第二個搖號買房的城市。
自北京3·17開始的這輪史上*嚴樓市調控風暴持續快兩個月了,市場正在悄然發生變化。以全國房價*堅挺的北京為例,目前的狀態是成交低迷、觀望濃重、價格松動、部分中介關門。深圳、上海、廣州等多個熱點城市樓市也已經降溫。
據記者初步統計,兩個月來,有超過60個城市出臺了近百調控措施,范圍不僅一、二線,更多三、四線甚至熱點城市周邊的區縣也加入進來,內容從限購、限貸到限價、限售,再到限離婚購房、限商 住等等。目前各地仍在“打補丁”,全方位封堵任何炒房的可能性,從而遏制房價過快上漲。
政府此輪調控房價的決心不能低估,調控與房價之間正在上演“打地鼠”游戲,即哪里的房價有過快上漲苗頭,哪里就會被調控按住。
近來大熱的海南樓市就是*好的例證。之所以在海南出臺全省范圍內的限購政策后,海口和三亞迅速出臺更嚴厲的“補丁”政策,正是因為這兩個地方前期房價上漲過快。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,3月份,海口新房價格環比漲幅全國*高,三亞第三;而2月份時,三亞新房價格領漲全國。
海南只是全國樓市調控大軍中的一員,這個隊伍還在不斷壯大,并且會不斷升級“打補丁”。
從已出的調控措施看,更多的仍是以“限”為主的行政手段。有人認為,“限制性措施又回到了計劃經濟時代,一旦未來限制措施取消,房價還不得飛上天?”有的地方甚至因限制性措施產生了一些違規行為,比如因政府限價導致新房的預售價格甚至低于周邊二手房,一些“網紅”樓盤一房難求,由此滋生了收取“房號費”等變相漲價的現象。這也是近期上海、南京等地加強市場監管,要求新房銷售需要公證搖號,并進一步打擊開發商及代理中介變相漲價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原因。
從當前的市場形勢看,這些限制性措施顯得非常有必要,可以理解為快速穩定市場的應對之策,是過渡性辦法,未來需要逐步用市場手段調控取代行政手段調控。也正是為了避免“取消限制后房價飛漲”的現象,并為市場手段調控打好基礎,政府正在加快形成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,只是這個長效機制的建立需要時間,而這個時間是用那些短期調控爭取來的。因此,在長效機制沒有出臺之前,短期的行政措施不會放松。
可以預見,這輪房價“打地鼠”游戲將延續一段時間,到今年下半年,這一輪的調控效應將逐步顯現,屆時供求關系可能發生變化,房價可能穩中略降,投機炒房的人可能會在房價下降前將手中的房子出手,市場上的房源將有所增加,購房人的選擇將會更多,房地產市場將趨于理性。